[7] 曹础基先生在《庄子浅注》中说《骈拇》篇主要说明人性自然,而认为仁义智辩以及为名、为利、为国、为家都是违反和伤害人性的,是道德上的骈拇枝指、邪门歪道。
不过,他又指出,在西方的哲学家中,阿弗烈·诺夫·怀海德(Alfred North Whitehead, 1861—1947)的思路,很接近孔子的想法。先验哲学也被哈佛神学院采用,作为唯一神学宗派的基本学理,也是美国唯一神论教派(Unitarian Church)传布之中心教义。
它的中心思想建筑在反对基督教原罪信仰之上。他主编了《剑桥中国史》系列,除了历史以外,也有儒学的论著。进入专题: 儒学 。从此,汉学(包括儒学)有时在某些学校就必须附属于区域研究的课程了。如像一般人寅吃卯粮,是绝对无法可比的。
他归功于儒家的五项箴言:第一,具有任重而道远的精神与做大事的决心。不过柯然恩也认为在庞德以后,美国对儒学研究的水准有所提升。新技术的实施,一开始必然成本高,无法普及。
它的优点就是可以帮助部分丧失直接生育能力的人,获得其生物学意义的后代。2500年后的今天,即便有人活到100岁,也就增加30岁左右的寿命而已。人们可以如同对付上网成瘾者一样来对付它。下面的讨论以虚拟技术与生物科技为例,本节先谈前者。
未来伦理不论如何变化,只有肯定这两个要求,才是人类应该选择的。人性之性字,源自生字,由生加心而成。
显然,孟子的观点是一种古典的道德精英主义,而荀子及戴震则面向平民大众。即便机器人眩惑了你,你自己也不存在认同问题。人性是一种不同的东西,我们才刚开始寻找合适的描述方式。如果康有为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,看到高科技的发展已将其理想变为婴儿公产公养一条龙,定会更符合其当初的心愿。
鬼故事的主人公——一个冤死的女鬼就若隐若现地在你眼前晃动。人与物同有欲,欲也者,性之事也。《易传》曰:天地之大德曰生,《中庸》称:天命之谓性。一醉解千愁,既然醉酒可以消愁,那何妨直接做梦呢,功效定当不同。
后者比前者更根本,但只是保障后者的话,意义也成问题。由此扩展开来,才可实现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道德秩序。
平等主义者可能乐观其成,因为家是私有制最后的堡垒,是人类不平等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。早期儒家心目中的家族结构,是双亲加子女,部分时段中还有祖辈。
所谓孝原本是以慈的存在为前提的,系亲慈子孝。人口萎缩、人口老龄化是当下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的困境。物以稀为贵,资源越稀缺,相关事物的价值越高。又如,共同在世的是两代还是三代人,导致伦理关系的复杂程度就不一样,相应的规矩、礼仪甚至责任也有变化。当然,面对这一挑战的不只是儒家伦理,也包括整个人类文明既有的基本价值准则。⑤它不是人类的福祉,而是噩梦。
基因是生命的遗传密码,自从人类基因组图谱被公布后,它对人体的认识及运用,有了无限的可能。我们常在好莱坞涉及美国中央情报局(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, CIA)或英国军情六处(Military Intelligence 6, MI6)惊天阴谋的电影中,看到类似的桥段。
儒家虽然来自久远的传统,且在现代化过程中历经变迁,但今日依然是人类最大族群日常生活中的伦理规则。二、儒家人性论:一种澄清 人性论是儒学的主题,其简明的观点,便是《三字经》所概括的人之初,性本善。
同时,对人性可能造成影响的高科技,也有影响程度不同及可控情况的差别,必须分开认识。它由来已久,有一个演变过程。
现代生物学家也说:人性是什么?它既不是基因,也不是基因的最终产物——文化。当然,站在最顶端的人还有其独具的品质,那就是义。这一增长有两种可能的模式。为什么要把它称作性?性源于生字,原本意味着与生俱来的因素。
【内容提要】 本文的论题以现代高科技对人类的影响为背景,不过它关心的不是机器是否会变成人,而是人是否会改变自己本性的问题。虚拟技术则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自我意识不变,另一种会导致体验者出现认同变化。
争是费力费神的事情,风物长宜放眼量,意义或价值可以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衡量。例如,人工智能领域,发展中的机器人,以阿尔法狗为象征,从棋手到服务员甚至性玩偶,将全面介入人类社会的公私生活,它对现存的生活秩序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冲击。
所幸在于,它是间歇性的,可能存在戒除的办法。甚至某些民主国家,也可能通过立法使这种福利普遍化。
就自然欲望而言,食色性也,性的能力与机会可能随之得到增强,从而对以此为基础的性爱以至婚姻形态可能造成重大影响。关于第一个问题,人类的先知早已有无数的答案,但不同文化或学派对它可能见仁见智,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。可某些种族或国家如果独自实施这种基因技术,无疑就是种族主义的复兴。它会制造幻觉,形成认同障碍,伤害身体。
不仅如此,富有想象力的学者还预言,有一天,你还可以同与你不在同一地方的恋人,到另一个虚拟的地方谈情说爱,甚至生儿育女。而一旦个人寿命延长与欲望的扩展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异或解体,就会严重削弱亲情,从而降低人类合作的积极性,特别是跨代合作的意愿。
如寿命短,生育自然少,人口增长也慢,收人头税的话,公共财富的积累就不容易。这与婚姻多次变换而导致的后果不一样,后者子女不从属于同一家庭。
基因编辑是对人性直接的技术改造,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由于没法同时普遍实施,人类的大多数对之可能造成的不平等甚至新种族主义的后果,应该有足够的警惕、防范。它存在一个两种倾向互相拉锯的过程,一个是家里往家外扩张,另一个是家外向家里入侵。